國家管網設施開放第一步,今年最后兩個月LNG接收站的窗口機會在哪里?
【摘要:北海、海南LNG接收站實際可用剩余能力相對較多,天津LNG接收站也有使用機會;北海、海南和天津碼頭接收剩余能力相對不足,儲罐周轉剩余能力相對過剩;深圳LNG接收站儲罐周轉剩余能力相對不足,碼頭接收和外輸設施剩余能力相對過剩明顯;這些剩余能力和中石化及中海油先前發(fā)布的剩余能力相比存在較大差異】
國家管網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家管網)10月10日首次公布托運商準入申請和油氣管網設施信息公開內容,對LNG接收站、天然氣管道、原油管道和成品油管道相關基礎信息、剩余能力、服務價格、技術標準等情況進行了公告,這是國家管網自9月30日進入實質性運營以來的最新動作,朝著油氣管網公平開放方向邁出了第一步。
由于原油和成品油管網設施專用屬性較強,油氣國內生產和油氣管道進口的新主體很少,因此市場上的短期關注重心在進口LNG接收站設施的開放利用機會方面。
由于歷史原因,現(xiàn)有LNG接收站需要優(yōu)先滿足原經營主體既有服務需求,剩余能力再向第三方企業(yè)公平開放。接收站剩余能力包括碼頭接收剩余能力、儲罐周轉剩余能力和外輸設施剩余能力三個指標,三者中最小的能力是接收站實際可用剩余能力,決定了接收站的實際可用情況。
總體來看,國家管網公布的下屬6個LNG接收站中,北海LNG接收站今年11月和12月可以供第三方企業(yè)申請使用的實際可用剩余能力最多,其次是海南LNG接收站,位于華北區(qū)域的天津LNG接收站也有使用機會
具體來看,北海LNG接收站的儲罐周轉剩余能力比碼頭接收剩余能力要高出兩倍以上,外輸設施剩余能力也高于碼頭接收剩余能力,因此實際可用剩余能力取決于其碼頭接收剩余能力。北海LNG接收站11月和12月將分別有24萬噸實際可用剩余能力可供第三方企業(yè)進口LNG使用,大約相當于每個月可以有3-4船(按每船大約6-7萬噸估算)LNG進口窗口機會。
由于用戶在使用接收站服務之前需要完成國家管網的準入申請和批準程序,還需要安排LNG國際詢價、合同、運輸和報關等諸多準備工作,因此申請使用11月份窗口機會的時間很緊迫,預計第三方企業(yè)會更多關注12月份窗口機會,實際窗口需求將取決于第三方企業(yè)國際貿易操作、終端需求把握和國內資源串換等運作和經營能力。
海南LNG接收站儲罐周轉剩余能力是碼頭接收剩余能力的兩倍多,外輸設施剩余能力也高于碼頭接收剩余能力,因此實際可用剩余能力取決于碼頭接收剩余能力情況。海南LNG接收站11月份有21.9萬噸實際可用剩余能力,12月份有19.3萬噸實際可用剩余能力,大約相當于每個月3船左右LNG進口機會。海南本地天然氣消費有限,也無管道和大陸本土聯(lián)通,因此預計第三方申請接收站使用的需求相對有限,除非作為臨時中轉使用。
天津LNG接收站儲罐周轉和外輸剩余能力相對碼頭接收剩余能力過剩,因此實際可用剩余能力也受制于碼頭接收剩余能力。天津LNG接收站11月份有10.2萬噸的實際可用剩余能力,12月份有8.5萬噸實際可用剩余能力。考慮到冬季是華北市場天然氣需求高峰,預計市場人士對此關注度較高。
深圳LNG接收站碼頭接收和外輸設施剩余能力相對過剩突出,儲罐周轉剩余能力相對不足。11月份有12.3萬噸的實際可用剩余能力,12月份有4.5萬噸實際可用剩余能力。防城港LNG接收站今年最后兩個月合計只有1萬噸實際可用剩余能力,粵東LNG接收站沒有利用機會。
在上述LNG接收站資產9月30日正式移交國家管網之前,中石化和中海油先后曾發(fā)布過相關接收站11月和12月的剩余能力(見表2),這和國家管網最新公布的剩余能力差異較大,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中海油氣電集團在2020年1月20日公布了下屬各個接收站2020年各月剩余能力,每個接收站自己的各月剩余能力都相同,但沒有每月再更新當年剩余月份的剩余能力信息。除防城港LNG接收站碼頭接收、儲罐周轉和外輸設施剩余能力均為零外,其余接收站全年每月碼頭接收、儲罐周轉和外輸設施剩余能力均為1-3萬噸不等,按照前述實際可用剩余能力確定方法,各個接收站每個月實際可用剩余能力多數(shù)為1萬噸,只有天津LNG接收站高一些,為2萬噸,這些數(shù)量規(guī)模相當于一條常規(guī)LNG運輸船大約三分之一到六分之一的裝載數(shù)量。
中石化在今年10月以前每個月都更新北海LNG接收站剩余能力,最后一次更新在9月3日,但每個月發(fā)布的11月和12月剩余能力數(shù)量沒有變化(表3)。按照前述實際可用剩余能力確定方法,中石化公布的北海LNG接收站11月和12月實際可用剩余能力分別為32.4和30.5萬噸,高于國家管網最新公布的數(shù)據。
- 上一篇:西南油氣頁巖氣日產量超300萬立方米 [2020-10-15]
- 下一篇:國內液化天然氣價格節(jié)后再漲3%,背后有哪三大原因? [2020-10-13]